坚决整治形式主义 切实为基层减负
时间:2024-11-14 访问量:1056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曹胜亮 陈沚欣
近期,不论是出席重要会议还是深入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基层减负提出要求。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为基层减负,多次强调要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针对性举措,科学精准靶向整治,动真碰硬、务求实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作出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为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提供了重要制度遵循。
形式主义,是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的一种作风。这种作风往往导致工作流于表面,缺乏实际效果,甚至背离初衷,它是对我们党的宗旨目标的极大背离,对我们党的形象威信的极大损害。形式主义在基层各项工作中往往表现为繁文缛节、文山会海、追求表面政绩等,其结果是增加基层负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却无法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毛泽东同志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庸俗的、不用脑筋”的方法。1953年,针对基层工作中“任务多、会议集训多、公文报告表册多、组织多、积极分子兼职多”的“五多”问题,党中央进行了一次集中整治,以减轻基层负担。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告诫全党要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并指出:“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必须制止。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的恶习必须杜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反对形式主义,要着重解决工作不实的问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改进工作作风,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担当、敢于坚持原则,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上下同形式主义作坚决斗争,形式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
但当下,形式主义在有的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还表现出新的“变种”。如在一些工作中出现“留痕管理”过度、过分依赖检查评比等现象,导致基层干部忙于迎检而无暇实际工作。一些地方和部门在落实任务时,过分依赖各种规范性要求,工作重心逐渐偏离了解决实际问题。有些领导干部在贯彻上级政策时,过于追求速度和规模,而忽略了因地制宜的实际效果。还有的领导干部缺乏自我革命精神,深挖思想根源不够,不自觉地用形式主义做法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对基层而言,形式主义增加了工作负担,挤占了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的时间和精力,对实际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损害了党群关系,削弱了政策执行力。
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非一日之功,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在过去的整治工作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比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突出要求,不以专家讲座、理论辅导代替自学和研讨,就近开展红色教育,不对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提出硬性要求,不搞“作秀式”、“盆景式”调研,严格控制简报数量,不将有没有领导批示、开会发文发简报、台账记录、工作笔记等作为主题教育各项工作是否落实的标准。把主题教育同落实“基层减负年”的各项要求结合起来,总结推广一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好经验好做法,通报曝光一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把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防止重“形”不重“效”,把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严格落实《若干规定》的要求,切实为基层减负,既要坚持过去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又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情况,在强化现行制度规定的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源头治理,推动为基层减负不断向治本深化。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力戒形式主义,要找准思想症结,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学习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反对形式主义的经验启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
要增强配套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找准破题关键,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反对形式主义的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式主义复杂多变,既有显性问题也有隐性问题,既有表层问题也有深层问题。因此,相关配套政策必须基于对形式主义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准确界定其不同“变种”,制定有针对性的办法,提高识别和防范形式主义的能力。同时,配套政策还要具有可操作性,为基层干部明确具体的行动指引,压缩工作中的模糊空间,建立清晰的制度规范,推动整治工作在制度轨道上规范化运行。
要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要明确责任分工,使各级部门清晰了解自身职责,避免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推诿扯皮。划出“红线”、“底线”,着力构建防范不正之风的制度笼子,形成切实可行、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强化监督考核,确保减负措施真正落地,避免流于形式,使基层干部能够切实感受到负担的减轻。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问题早发现、早处理,确保问题不被掩盖或延误。构建立体监督网,形成压倒性态势,从根本上消除形式主义的滋生土壤。通过倡导和弘扬实干精神,反对浮华之风,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专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形成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证。
总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持续加大对形式主义的整治力度,以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决心,确保这场斗争永远在路上。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方法、完善制度,才能确保每一项决策和措施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曹胜亮系该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中心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研究”[23BDJ013]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4日第06版)
上一篇:《中国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与实践展望》发布
下一篇:中国和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24》两个蓝皮书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