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化工危废物排放产业链当有穿透式监督-环保面面观-节约网-让节约走进千家万户
   
   
 
对化工危废物排放产业链当有穿透式监督

时间:2024-11-29   访问量:1020    来源:新京报    作者:

  以全链条监管,让偷排万吨工业盐酸的非法行径无处藏身。

  

  化工企业生产主产品时,大概率会产生一些化工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可以对外销售。但是,当市场消化不了这些化工副产品的时候,就成了企业的负担。而在处理这些“负担”上,有些企业打起了“歪主意”。

  

  据央视焦点访谈报道,工业盐酸是化工企业副产品,若直接排放无疑是危险废弃物。记者调查却发现,一家叫文龙除垢的小作坊式工厂,2017年至2024年10月买了4万多吨工业盐酸。

  

  该厂负责人声称,“勾兑了以后做成除垢剂了”。真相却是,4万吨工业盐酸被偷偷排放:一部分加水后排进了农田旁的水沟,一部分拉到外地通过渗井下的暗管,流入市政污水管网。目前,辽宁锦州凌海市公安和环保部门已对此事立案调查。

  

  如果不是媒体的跟踪调查,这种已持续数年的非法排放危废品行为,恐怕还将继续。值得注意的是,与一些同类案件相比,此事中的非法排放背后,更有一条由多方密切配合构筑的隐秘利益链。

  

  首先,产生大量工业盐酸这类“副产品”的化工企业,以每吨1元的价格将其卖给了需要使用工业盐酸的除垢化工厂和化工试剂厂。表面看,这是一种建立在各取所需之上的“废物利用”——卖方免除了后期处置的负担,买方则获得了低价生产原料。然而,这一商业模式不过是一个精心编织起来的幌子,只为掩盖非法排放的“真相”。

  

  这其中,两个关键细节耐人寻味。一是,工业盐酸的“卖家”在几乎免费送给“买家”原料的同时,还付给后者不菲的运输费;二是,“买家”作为小作坊式工厂,竟然在2017年至2024年10月之间,买了4万多吨工业盐酸,远超其正常需求。

  

  这桩蹊跷的工业盐酸生意背后,实际是大量工业盐酸被长期隐秘地非法排放,甚至“买家”还从中赚差价,将未能偷排完的工业盐酸继续卖给其他企业,由其偷排掉。

  

  至此也就能理解,涉事工厂购买工业盐酸用于生产,不过只是冠冕堂皇的假象。其真实的“生意”,是负责替上游化工厂对未作无害化处理的危废品进行“非法排放”。看起来,这桩生意中,买卖双方都是赢家,却是以损害公共环境为代价。如,当地有水沟的水体已经变成了红褐色;有的排泄工业盐酸的土地已经板结、泛白……

  

  近年来,在环保高压态势之下,各地查处了大量非法排污案件。此事的特殊性就在于,排放行为不仅隐秘,而且还隐身于一种合法的原料交易之中。但即便如此,这样的“勾当”要及时遏制,也并没那么难。

  

  比如,某制毒化学品管理服务平台明确显示,涉事的两家“买家”,在过去几年从周边几十家化工企业购了数万吨工业盐酸,光获得的运输费就高达数百万元。显然,这样的交易体量与相关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很大悬殊。监管部门若能早一点从这一大数据中发现“异常”,并顺藤摸瓜,恐怕这桩生意也就断然无法持续如此之久。

  

  目前,当地正在对此事进行深入调查,并表示将依法追究涉事人员法律责任。不过,仍存疑问的是,除了直接的排污者需要承担责任,上游“倒贴钱”出售危废物的化工厂,是否在默认这种非法排污行为?如果是,要不要也承担相应的责任?

  

  严肃处理个案之外,该案之于监管完善的警醒价值也不可忽视。说到底,对于工业盐酸这类危废品,其处理、排放的规范,还是应该有全链条的监管。其产出多大、如何处理、流向何处,就应该有“穿透式”监督,并积极利用好已有的大数据信息资源,及时进行排查。

  

  如此,才能让非法排放的“隐秘角落”和蹊跷生意,无处藏身。

  

  新京报(2024年11月29日第A02版)



上一篇:要“落叶缓扫”,更要“落叶归根”

下一篇:如何实现绿色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双赢?

  
  书法/画作 节约大舞台  
全链条节约粮食,我们该如何行动 市民素质 越来越文明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摆脱贫困》葡萄牙文版首发式举行 中国在行动  绿色发展新篇章
会展推荐 网上展馆
2024年亚洲可持续能源技术展开···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京开幕
2024绿色低碳创新大会即将召开
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将于9月···
4
3
2
1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