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龙树脚村探索立体式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机制
时间:2024-11-29 访问量:1015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陈克瑶
一栋栋色彩缤纷的楼房坐落在青山间,村道干净整洁,房前屋后各种植物盆景生机盎然,与青山融为一体的马鞍山水库波光粼粼、十分夺目……近日,记者跟随由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开展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主题采访媒体行,走进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马白镇龙树脚村,放眼望去,一幅美丽宜居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马白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王明亚介绍说,龙树脚村共有83户400余人。曾经的龙树脚村,种一山坡、收一土锅,村民过着“靠天吃饭”的苦日子。现在的龙树脚村,成功建成3A级旅游景区,马鞍山水库获得“省级美丽河湖”“省级绿美河湖标杆示范点”的殊荣,成为更多村民及游客心中的“乡愁思念”和“康养向往”。
蜕变,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开始
近年来,龙树脚村牢固树立“两山”理念,以“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水库”为目标,治污水、绘绿美,积极探索“前端分离、沉淀预处理+中端厌氧发酵强处理+末端表流湿地净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龙树脚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群众主体,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广泛发动群众探索出规划先行打基础、群众主体抓建设、常态管护固成效、产业发展促振兴的立体式农村生活污水长效治理机制。”王亚明说,龙树脚村临水而居,污水治理标准高、任务重。为此,龙树脚村坚持“源头治污、村内截污、纳管收集、集中处理、尾水还田”的原则,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农旅融合发展规划,因需而治,户内建设“小三格”和“隔油池”,实现源头清渣除油;村内建设管道,实现雨污分流,从源头降低末端湿地净化压力。
同时,根据房屋坐落分布和地形地势情况,因地制宜,建成日处理30立方米“厌氧发酵预处理+表流湿地净化”处理设施,有效收集处理村内污水,并结合资源化利用,实施收集处理有设施、日常运行有管理、末端出水有用处的治理模式。
全村周边具备污水消纳条件的田地有150亩,通过“小三格+大三格+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治理方式,解决了周边150余亩土地灌溉用水问题,做到“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水库”,实现资源化利用。2022年以来,马鞍山水库水质由Ⅳ类稳定达到Ⅲ类,被评为“省级美丽河湖”。
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生活污水治理带来“生态红利”
龙树脚村始终坚持“自己的家园自己建”,成立村级乡村建设自建委员会、自建小组,采取“群众自建、邻里帮建、村组互建”的方式,以群众为主体,组建群众施工队、工匠队、邻里互助队、支援小分队等,根据需要细化分工、互帮互建,推动落实群众共建共治、自管自用,形成群众户内自建、公共部分统建的治理模式,确保污水处理设施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坚持“自己的家园自己管”,采取村规民约和征信卡管理等方式方法,划分责任区,落实到户、责任到人,通过自建小组,全面加强村内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施工、运营维护和管理使用,并由自建小组加强对设施设备维护和使用情况的检查指导,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化粪池清淤、主管检查、终端清理,确保治污设施高效运转。
龙树脚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马白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镇18个行政村120个自然村已完成65个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为54.17%,预计2025年年底实现治理率100%。
“以前污水乱排,洗衣服水、洗碗水都是倒在路上,现在污水都排到管子里面了,村里的环境卫生越来越好了。”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李绍芬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在外务工的张金莲看到村里的变化,回到村里开了一家农家乐、一间民宿、一间小卖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以前外出务工年均收入五六万元,自从回家自己做生意年均收入有十多万元。”张金莲告诉记者。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给当地村民带来了“生态红利”,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就吃上了“生态饭”“旅游饭”。如今,龙树脚村成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山水田园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实现绿在生态里,富在产业上,美在山水间。
上一篇:九江濂溪区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
下一篇:章丘动态监管农村黑臭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