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支书黄森来到养蚕大户罗斌家,罗斌夫妇一见面就热情地问:“支书,2022年能不能再给我们分多一间大蚕房啊?”据了解,2021年5月份开始,罗斌夫妇在标准化大蚕房养了8批蚕,仅养蚕一项年收入就有约5万元,家里新买了车,孩子读书费用也不用愁了,因此他们还想扩大养殖规模。 “我们村从2010年开始种桑养蚕,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从原来的12户70亩,发展到如今的187户2800多亩。2021年11月,县里组织养蚕户到南宁学习先进种桑养蚕技术,加上标准化大蚕房使用,可以预见2022年的收益会更好。”黄森笑着告诉记者。 2020年10月以来,凌云县在百色市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的支持帮助下,以“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为依托,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示范性工作,并于2021年4月成为全国36个试点项目之一,是广西唯一入选项目,也是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设立以来的首个国家级试点。加西村依托“泗水缤纷”田园综合体,农民走出了“生态+产业”的新路子。 凌云县下甲镇水陆村平里屯制作红薯粉的历史已有三百多年,村民林兆学告诉记者,过去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1月,村里约有80户小作坊加工生产红薯粉,污水渗透到田间地头,影响农作物生长。 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使红薯粉加工产业化,凌云县开启工厂体验模式,为群众办实事,解决传统薯粉制作中污水直排的散乱污问题,将下甲镇平里屯薯粉加工项目列入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投资兴建红薯加工生产线和污水处理系统,红薯粉由农户作坊式生产变为现代化设备集中式生产,产生的废水由原来的分散式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变为集中收集处理达标后外排。2021年11月,项目正式开机试运行。截至12月底,厂子已生产出红薯粉约2000公斤,卖出红薯粉1000公斤左右,创收大概1000万元,带动了全县红薯种植。 “县供销合作社还采取红薯粉‘产、经、销’一条龙服务,村里的红薯粉都不愁销路。此外,依托‘泗水缤纷’项目,村容村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我们村依山傍水,正筹划建设采摘园、民宿和农家乐,申请3A级乡村旅游景点。”林兆学说,“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越来越足了。” 为准确评估凌云县生态系统价值状况,加快提升全县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凌云县还利用开展EOD示范性工作的契机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 “2021年11月,已基本建立了全县生态系统资产核算体系框架,完成全区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研究报告。”百色市凌云生态环境局局长黄政方介绍。 截至2021年12月20日,凌云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2%,地表水断面水质达Ⅲ类以上,优良比例为100%,乡镇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辖区内没有生态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凌云县域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
节俭, 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美德, 也是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习惯。 小时候, 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示我们要节约粮食。 其实, 除了这首诗, 还有很多关于节俭的经典诗句。 这些不仅是一种文化, 更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倡俭古文诗句一起背起来,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