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几十年里,所有地区的气候变化都将加剧;极端高温和降水事件将越来越频繁……日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以下简称报告)发布,引发广泛关注。自第五次评估报告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哪些变化?究竟该如何应对?就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翟盘茂。 气候变化范围广、速度快、强度大 报告显示,近年来,升温幅度大,2011—2020年平均温升相比工业化前(1850—1900年)增高了1.09℃,2001—2020年较工业化前增暖0.99℃。可见,气候正在迅速变暖,而且是全球性的。 “这种增暖相当于全球每个地方都要升高1℃左右,而且陆地上增暖要远远大于海洋。”翟盘茂说。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1986—2005年较工业化前增暖0.61℃,此次评估报告订正为0.69℃。为何两次报告评估的温升相差0.08℃?翟盘茂解释,主要是数据发生了变化,此前极区数据的不足导致全球平均气温被低估,而且由于对气候系统观测的不断完善,观测资料和再分析资料的空间覆盖范围以及时间尺度明显扩大,海洋资料也被进一步订正,所以当前的数据更为准确。 也正如此,所有的证据更加清晰表明——近50年的增暖在过去两千多年来前所未有。升温速度快,不仅限于温度指标,二氧化碳(CO2)浓度已从工业革命前280ppm左右达到2019年410ppm左右,海平面全球平均上升约20厘米(2018年)。 与第五次评估报告相比,报告对当今气候变化的认识可追溯到更早,CO2浓度变化从高于80万年前水平追溯到高于200万年前水平,地表平均温度从1400年以来的最暖30年追溯到2000年以来的最暖50年。 极端事件更加频繁更为严重 报告首次对复合型事件进行分析,指出人类影响可能增加了复合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概率。 “从第一次评估报告到本次,人类对气候系统变化的科学认知在不断加深。在全球变暖过程中,人类活动的影响逐渐被量化,人类活动的证据在区域尺度上也在不断进步。”翟盘茂说,本次报告明确提出,1750年左右以来,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翟盘茂表示,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影响,近些年一些极端热事件极不可能发生。人为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可能是观测到的全球尺度陆地区域强降水增强的主要驱动力。报告指出,全球每0.5℃升温将造成极端热事件频次和强度明显增加;每0.5℃升温将造成强降水和一些区域农业和生态干旱明显增加。 “到2100年,一半以上的沿海地区所遭遇的百年一遇极端海平面事件将会每年都发生,与极端降水叠加,使得洪水更为频繁。特别是不排除发生类似于南极冰盖崩塌、海洋环流突变、森林枯死等气候系统临界要素的引爆,一旦发生,将对地球生存环境带来重大灾难。”翟盘茂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数百年时间尺度上,气候系统的一些变化是不可逆的(例如海洋冰冻圈等变化过程),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升温的幅度来减缓不可逆的变化速度。”翟盘茂表示,AR6预估了五种特定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对应的排放情景下的气候变化,即使是在极低排放情景,未来二十年温升都可能达到1.5℃。随着CO2排放量的增高,陆地和海洋碳汇占比将迅速减少。 专家提醒,除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要针对日益加重的极端事件影响尽早部署好防灾减灾工作,如完善气候系统综合站网建设、提高对气候变化规律和机理的认识等,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参加国际气候变化科学活动和气候变化治理。
节俭, 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美德, 也是从小就应该养成的习惯。 小时候, 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提示我们要节约粮食。 其实, 除了这首诗, 还有很多关于节俭的经典诗句。 这些不仅是一种文化, 更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倡俭古文诗句一起背起来,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咏史》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宋史•范纯仁列传》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司马光《资治通鉴》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柏庐《治家格言》
君子以俭德辟难。 ——《周易•否》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墨子•辞过》
惰而侈则贫,力而俭则富。 ——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