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破旧立新 逐“绿”前行
加入时间:2025-01-16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吴迪 张庆
 
  作为“苏南模式”发源地之一,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透支了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不足、开发效率不高、治污效能低下的镇村工业园,率先触碰可持续发展的“天花板”。问题出在哪,破题的关键就在哪,“十四五”期间,当地亮剑直逼问题。
  
  改革,破题出圈
  
  被誉为“中国强化木地板之都”的横林镇,是国内最大的强化木地板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却也因小企业小作坊环境治理问题饱受诟病。
  
  痛定思痛,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生态环境部门会同横林镇重拳出击、破立并举,持续推进地板行业综合整治,关停取缔50家,提升整治200余家,同时打造集制造、研发、物流、仓储、检测、监管和电商平台等综合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家居产业示范园区。
  
  “强化木地板之都”摇身一变,成为“智能家居产业示范园区”,也成为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做强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聚焦“四特三新三潜”,即绿色优特钢、轨道交通、绿色家居、智能电机四大特色产业,汽车电子、光电材料、新能源装备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生命健康、关键战略材料、安全应急装备三大未来战略性产业,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制定23个特色园区详规,坚持龙头企业引领,放大示范辐射作用,已顺利建成投用3个园区,获评多个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等,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比重已超80%。
  
  创新,破局突围
  
  破旧立新,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以“硬举措+软服务”不断破局突围。
  
  在东方三新产业科创园,常州大学已是“常客”,双方合作,聚焦培养“硬科技创业”人才。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也入驻,与8家企业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为园区发展更添动力。目前,该园区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国家级众创空间2个,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28个,成为了知名创新平台。
  
  从园区到产业,再到人才,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创新源源不断。一方面,加快推动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助力江苏鼎智智能控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达成产学研合作,研发的结构超滑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0家,其中省级及以上175家。另一方面,“十四五”以来,引进培育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才6名、省双创人才23名。依托常州铁道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本地轨道交通、机电、信息等职业技术人才,做强产业链。
  
  同时,政府服务也迭代升级。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多措并举完善政策链,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成为全省首个兼具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开发区。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制定《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办法》,建立正面引领和反向倒逼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在政策支持、能耗空间、环境容量等方面实现差异化资源供给。
  
  出台《关于推进工业园区更新提速增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投运、完善招商运营和给予政策激励等方面,聚焦项目建设关键节点,加大园区项目建设资源要素保障。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完成土地整理7000亩,腾退老旧园区企业279家,签约腾空企业及民房面积241万平方米,新建现代化园区16个,建成标准厂房200余万平方米,通过招商、安置等方式为“危污乱散低”企业提供发展空间。
  
  启动智能电网和低碳园区试点建设三年行动,全域推进近零碳园区试点,统筹推进国有园区光伏、储能、新型智能微电网等低碳场景建设,建成常州市首个能碳智慧管理系统,为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提供组织碳排查、产品碳足迹认证服务,常州博瑞电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和光大环保能源(常州)有限公司获评常州市首批近零碳工厂,丁塘河公园光储充一体化场站建成投运。预计2025年首批5家试点园区将累计建成容量21.6MWp的光伏项目,预计年发电量7500万度,新建11.2MWh的储能电站,可形成年充放电560万度的生产能力,每年减少碳排放量3000余吨。
  
  融合,破浪前行
  
  企业发展快马加鞭,产业逐渐成型也孕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中吴大道片区为例,这里曾散布着大量铸造、泡沫塑料制造、机加工等“危污乱散低”企业,亩均税收仅为2.31万元。创新整治后,集“花园办公+研发中心+无污染制造”于一体的宋剑湖创新智慧港项目惊艳亮相,重点发展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同时配套建设口袋公园、景观河道等,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企业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
  
  同样的蝶变也发生在芳茂山、大运河等地。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重点实施芳茂山生态整治工程项目,腾退化工企业,开展宕口整治,因势利导整合山林水网资源,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景观建设,建城区绿地率超过39%。同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途径,实施大运河工业遗产文化旅游项目,依托运河两岸常州大明纱厂、常州戚墅堰机厂等国家级工业遗产点,打造文化、生活相交融的工业旅游,形成了“生态+旅游+文化”多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作为常州市东部门户,正在破立相生中,广纳八方来客。未来,这里将继续逐“绿”前行,以生态之笔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BOE(京东方)绿色低碳显示生态
全球绿色航运大会在海南举行
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
2024年亚洲可持续能源技术展开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