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都区打造美丽中国示范样板
加入时间:2025-01-26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郑秀亮
 
  记者从广东省广州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抓手,聚焦区域发展战略,谋深做实“智造立区、枢纽强区、改革兴区、生态美区”具体举措,充分发挥区域生态资源禀赋,全力打造美丽广州花都样板。

  全方位规划,构建花都绿色发展新格局

  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花都加强环境管理规划引领,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精细化试点,构建“一湾两带多廊”山水城市空间。

  利用“三山六水一平原”的自然地貌优势,花都保留“山水城田湖”相融合自然资源本底特征,依托与花都北部环抱城区的生态湾,巴江河、流溪河构成的两条滨水景观带,打造“一区一港一城一湾”空间格局。立足花都自然生态禀赋,构建“两片多廊、五核多点”生态廊道网络。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山清水秀、和谐共生、城乡繁荣、生态活力的绿美花都。

  以激发产业绿色活力为目标,花都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新兴产业绿色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因地制宜建设集中喷涂中心、有机溶剂集中回收中心、活性炭集中再生中心,推进村级工业园整治提升。优化用能结构,大力推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新电气化,拓展清洁能源在港航业的应用场景,助力港口绿色低碳升级改造,为产业发展注入绿色动力。

  多举措并行,着力提升城乡生态品质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花都全方位发力“水陆空”,致力于打造空气常新、水美江秀的美丽花都,描绘“蓝天、碧水、净土”新画卷。

  2024年,花都区环境空气综合指数2.98,同比下降8.9%,空气质量同比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96.2%,同比上升5.2个百分点,空气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三。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国、省考各断面水质均达到考核要求,其中流溪河李溪坝、大坳断面水质较考核目标均提升1个级别;全区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省考水功能区九湾潭水库、芙蓉嶂水库分别达到Ⅱ类、Ⅲ类目标。花都湖、九湾潭水库已被评为广州市市级美丽河湖。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十四五”地下水国控点水质达到Ⅳ类要求,未发现农村黑臭水体。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花都在提升老城区自然生态环境品质的同时,注重延续城市特色风貌,打造城中村改造新范本,加强城市生态修复和留白增绿,保留城市独特“基因”。通过优化竖向空间,加强蓝绿灰一体化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噪声监测自动化和管控精准化水平,加大餐饮油烟污染、恶臭异味治理力度,全链条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花都还推动低碳理念融入社区规划、建设、管理和居民生活全过程,促进城市运营管理、楼宇建筑、基础设施、生活方式绿色低碳化,厚植绿色文明新风尚。深化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试点、林业碳汇生态补偿试点,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落地。加快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完善绿色交通基础设施,优化提升环境友好的绿色慢行系统。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低碳办公、绿色旅游、绿色出行、绿色产品消费。

  勇于开新局,全面推进“美丽花都”建设

  紧扣广州市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要求,花都先行实践全面推进赤坭镇建设美丽中国示范镇,争当美丽中国建设的典型示范样板。持续推进环秀全湖美丽单元、环花都湖美丽单元建设工作,进一步挖掘区域特色,拓展美丽中国项目库。

  一年来,花都融入广州打造美丽中国城市样板的大局,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努力打造城市样板鲜明标识。

  同时,花都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开展美丽细胞示范样板建设。申请第二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打造绿色低碳、集约循环、智慧高效、产城和谐的美丽标杆。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赤坭镇作为试点,探索美丽经济、美丽生态和美好生活并重的美丽建设典型范式,建设各美其美的美丽镇街。推动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村提质升级,以炭步镇塱头村、赤坭镇竹洞村作为试点,打造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推进打造连片成群美丽乡村风貌。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BOE(京东方)绿色低碳显示生态
全球绿色航运大会在海南举行
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
2024年亚洲可持续能源技术展开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