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铜仁:生态立市绘就美丽新画卷 |
加入时间:2025-01-27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王珊 |
|
|
|
|
寒冬时节,踩着青石街,漫步于中南门古城,河边小路被两边高大茂密的树林辉映,冬日的阳光洒落悠悠锦江,古城山色、暖阳碧江相得益彰,共绘一幅水天一色的自然生态画卷。
作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贵州省铜仁市持之以恒深耕生态文明建设,从攻坚锰污染治理和锰产业高质量发展到健全乌江、沅江流域跨区域跨部门联防联控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从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到进一步打通“两山”转化通道,铜仁的生态文明之路越走越笃定、越走越宽广,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不断书写绿色铜仁篇章。
生态立市,人与自然共绘美丽画卷
2025年1月1日,铜仁城区迎新欢乐跑在梵净山赛道举行,近7000名干部职工和市民从美丽的八官溪出发,迈着矫健的步伐,沿途感受绿水青山、享受清新空气、领略美丽乡村。
“蓝天碧水,风清气爽。”这是广大群众对铜仁生态环境的赞美……蓝天白云成常态、绿水青山近在咫尺,这是铜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交出的一份“绿色答卷”。
2024年,铜仁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8.1%,县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1%,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全市22个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国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状况上半年排名全国第24位。制定出台《铜仁市乌江、沅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办法》从制度上形成“保护责任共担、流域环境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的工作格局。依据出入境断面水量和水质监测结果,开展乌江、沅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先后获省级奖励资金1500万元、省级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150万元。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3.68%,受污染建设用地管控率100%。核与辐射安全稳定可控,生态安全形势良好,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铜仁成功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
全力整改,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铜仁市始终把生态环保督察作为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提升队伍能力的重大机遇,在督察迎检及问题整改推进过程中,总结历次迎检经验,创新运用“八个一”工作法,周密做好迎检保障工作。
对督察组移交的148件信访件完成办理140件,以督察为契机,解决一大批群众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实际成效。
2024年7月,有群众反映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村甲洲组自来水突然变浑浊,疑似受到污染。接到反映后,铜仁生态环境部门立即组织环境应急、监测人员对现场情况进行研判,开展控源和采样检测工作,迅速锁定了污染源,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
2024年9月,有群众反映玉屏县亚鱼乡丫龙口组水源点水质异常。铜仁生态环境部门立即采取现场走访和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对水源点方圆5公里范围内养殖企业进行全面摸排,同时组建专项执法攻坚队对水源周边重点养殖区域开展地毯式“控源断污”执法专项行动,恢复被污染水质,解决当地群众119户396人安全用水问题。
丫龙口水源问题解决后,亚鱼乡乡长彭家艳说:“这一次市生态环境局的专项行动,不仅让水源变清了,而且对违规养殖企业形成有效震慑,为我们乡里解决了一件大事。”
不仅如此,铜仁还在整改中“啃”“硬骨头”,攻关锰污染这个世界级难题,探索形成“五法”治理路径,推动锰污染高水平治理及锰产业高质量发展。
《松桃锰污染治理阶段性成效评估报告》显示,松桃县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域环境质量安全可控,松桃河流域干流和支流主要污染物氨氮和总锰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松桃锰污染治理成效得到了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长江办)等有关部委和贵州省委、省政府的肯定。
绿色铜仁,主动服务高质量发展
“绿色是铜仁最大的特色、生态是铜仁最大的优势。”坚持以生态文明引领现代化建设的铜仁,不断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挺起了经济发展的“铁脊梁”。
2024年,铜仁推进“一站式”环评办理,当好“马前卒”“店小二”,主动服务重大项目落地,花滩子水库、铜吉铁路环评先后获批。
为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进一步探索、优化便民服务措施,铜仁积极开展邮寄服务、不见面审批、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等便民服务,切实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全年月邮寄收件约50件,根据寄件人意愿邮寄批复150余件,完成行政许可611件。强化对企业的帮扶指导,深入项目现场130余次。
在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法规制度的同时,优化监督执法方式,使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加大监管力度,推进非现场执法监管,建成锰污染治理监管平台。推动完成重点规模畜禽养殖场摄像头安装和粪污运输车卫星定位安装“两个全覆盖”。
持续深化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市“1+2+6”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目前,铜仁市9个监测站均已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监测能力涵盖6个类别、157个参数,基本实现执法监测、应急监测和事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能力全覆盖。这是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制度改革后,铜仁市生态环境监测站首次全部达到规范化监测能力要求。
同时,围绕权益性生态产品市场化交易、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化补偿、经营性生态产品品牌化提升,开展生态保护横向补偿、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作为深化公共性生态产品价值化补偿的重要抓手,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
全年累计筛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线索119条,对省级反馈的8条重点线索进行全面筛查,启动索赔案件7件,已评估的生态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金达348万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铜仁将锚定美丽中国、美丽贵州建设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努力书写出更多绿色新篇章。
|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