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设“千园之城”,织密“绿色民生”
加入时间:2025-01-28  来源:中国环境网  作者:丁波 杨露 王晨羽
 
  在钢筋水泥构成的高楼大厦之间,如何让市民享受到自然的拥抱?上海的答案是——打造“千园之城”。在近日召开的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公布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组数据引人瞩目:2024年,上海新增141座公园,总数已达973座,预计到2025年底,公园总数将突破1000座。

  稳健地向“千园之城”目标迈进,让“推窗见绿、出门遇景”成为市民生活中的“小确幸”,这背后彰显的是上海不懈的努力与创新实践。

  善用巧劲,有限资源焕发无穷魅力

  推动“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转变,需要克服土地资源紧张、人口密集等重重挑战。于是,上海市使用“巧劲”,最大限度地挖掘各区域的潜力。口袋公园就是其中的一个妙解。

  随着对一些旧貌旧景完成改造,风格各异的口袋公园破茧而出,数量已占上海市2024年全年新建公园的“半壁江山”。静安区昌平路是上海首条“口袋公园带”,以前,这条路绿植种类单一,街道旁的栾树树冠茂密,遮挡阳光,水体发臭还滋生蚊虫,居民幸福感低。为此,静安区绿化市容部门着手整治,以西康路街角花园为抓手,抽稀树冠,翻新水体,还增加了喷泉、小桥、座椅等元素,让过去居民要绕着走的地方,成了大家愿意驻足停留的首选地。


  在此同时,许多原本是桥下的“灰色空间”,如今也已发生蝶变。黄兴路上的内环高架在中山北二路拐弯处,曾留下一片数千平方米的光照不足区域。为将这块区域“唤醒”,杨浦绿化部门按照光照时长分区进行改造,将藏污纳垢的死角,变成了集步道和休憩设施于一体的口袋公园,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好去处”。

  串珠成链,转化利用存量绿林资源也是上海“千园之城”规划建设的思路。环城生态公园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其基底是外环绿带,这条平均宽度超过100米的绿色“项链”已建成4000多公顷,成为城市和郊区间的柔性缓冲带。

  “每座‘环上公园’不尽相同,但都是精心抚育了几十年的林地,是珍贵的生态财富。”上海市绿建中心主任张莹萍表示。2024年,上海市建成浦东赵家沟秀林公园、嘉定蝶语园等8座“环上公园”,并启动了普陀新杨公园、浦东沔西公园等10座“环上公园”的建设,同时还建成了12座外环绿道驿站。截至目前,上海市累计建成开放“环上公园”40座,已完成规划目标的80%。

  除此之外,上海市还充分挖掘建绿空间,2024年建设了43.7万平方米的立体绿化,开放了52个单位附属绿地。

  提升品质,让公园美化百姓生活

  上海市在努力增绿的同时,还不断完善公园绿地的内在品质和管理服务能级,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首先是提升生态空间的连贯性和开放性。2024年,上海市建成了229.77公里的绿道,包括七莘路绿道、黄浦江滨江绿道杨浦和闵行延长段等110余条绿道,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道1998.81公里,成为连接居民与公园绿地的城市“动脉”。同时,上海市在外环绿带上新增12公里绿道,打通了17处断点,“五个新城”绿环主脉也于2024年全面启动建设。2024年,上海还开放了304座城市公园的共享空间,共计开放草坪330处、林下空间145处,总面积超过500公顷,其中74座公园提供了可搭帐篷的区域。拆掉围墙、栅栏,让公园与城市无界融合,拉近了公园与市民之间的距离。


  在刚改造完成的古北市民公园内,大块的开放草坪、露天舞台、健身步道,看似质朴,却让周边居民和上班族觉得公园不仅美,而且好用。家住附近的李女士表示,哪怕现在天冷了,也喜欢带孩子出来公园玩。

  此外,随着夜跑、夜游等运动休闲方式的流行,市民开始呼唤公园夜间开放。为满足市民需求,2024年,上海市新增55座24小时开放的城市公园。目前,全市973座公园中24小时开放的有849座,占到总数的87.3%。

  为了提升服务品质,上海市陆续制定了《上海市公园管理条例》《上海市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办法》《上海市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管理指引(试行)》等管理制度,很多公园建立了属地公安、城管、街镇等部门协调联动的应急响应机制,让公园放得开、管得住。

  探索“公园+”,赋予绿色空间更强生命力

  近年来,上海市更是将目光投向了“公园+”建设,通过引入经营主体、社会组织,延展自然教育、体育、康养等丰富功能,让城市中的新空间、新场域承载起新生活、新业态、新发展。

  2024年,上海市“公园+”主题功能拓展活动已覆盖6座直属公园及16个区的94座城市公园,全年共开展活动400余项,让市民休闲娱乐有了更多选择。黄埔区的“环复兴公园艺术季”等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观赏、拍照。静安区则举办了“202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雕塑作品,为市民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上海市著名的江南古典园林古猗园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共建“非遗主题公园”,推出江南文化讲坛、国风创意市集等公共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参与。


  除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外,上海市还注重市民园艺中心的建设。2024年,上海市新建了43个市民园艺中心,全市累计建成149个。这些市民园艺中心大多栖身于公园绿地之中,成为展示园艺技术、开展科普培训、体验园艺乐趣的重要场所。

  谐音“注定红”的朱顶红、寓意红火的北美冬青、让人眼前一亮的蝴蝶兰……农历新年将至,静安区彭浦镇的居民在家附近的花源里市民园艺中心,就能买到质量好、价格优、种类丰富的年宵花。同时,园艺中心还推出“大师花艺课”,安排了年宵花相关的园艺课程配送进社区、周边楼宇,让周边居民都能在花团锦簇中迎接新年。而在黄浦区的“上花”园艺中心,市民正在跟着专业园艺师认真学习植物养护技巧,从时令花卉植物展示、家庭养花咨询,到季节特色花卉展览活动,“园艺中心不仅能买花,还能学养花和插花,每次来逛都收获满满!”市民李女士对园艺中心连连称赞。
信息、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书画/摄影 节约大舞台  
 
  书刊/杂志 诗词/歌赋  
 
热门会展 展会亮点
BOE(京东方)绿色低碳显示生态
全球绿色航运大会在海南举行
2025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
2024年亚洲可持续能源技术展开
 
Copyright 2005 ©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国家注册商标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中宣部表彰全国节约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长春市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吉林省科技进步奖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1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